close

技術分析VS價值型投資.jpg  
  

今天想談談技術分析與價值型投資的差異在哪裡?有關這個話題,我想大家肯定都覺得這是個老話題了,兩者之間的差異不外乎就是下列幾點:

1.技術分析比較有效率。

2.技術分析多空可作。

3.技術分析善用停損,不容易傷到本金(正所謂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)。

4.技術分析以圖像式呈現,比財報容易學習,進入門檻相對較低(我想這是技術分析最多人學習的原因,就以前學習的經驗,技術分析的課程幾乎都是大爆滿,例如:朱X宏的課)。

長久以來,技術分析與價值型投資的投資人可以說是死對頭,技術分析派認為財報無用,因為財報可以造假,價值型投資派則認為技術分析的圖像式分析及統計毫無根據。

其實兩派說的都沒錯,財報確實是可以造假,以2015年來說,最經典的就是宇加科技(6250)、清潔用品「金美克能」轉型綠能產業的揚華科技(4703)的以假交易美化財務公司報表,營造公司業績大幅成長假象(相關報導: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business/breakingnews/1350620),此外日本大廠東芝財報灌水16億美元,這件事情震驚了業界,相信看到了這邊,應該有不少人真的會覺得財報無用吧!哈!

那技術分析就會比較好嗎?比較資深的投資人都知道,其實技術分析也是可以騙人的,因為炒股大戶或是幕後黑手也會畫線來吸引散戶進場,問題是怎麼樣去判斷這技術分析的線型到底有沒有騙人?

既然兩個都會騙人,市場上慢慢衍生出不同的派別,大概有以下幾種:

1.純技術分析派:單純使用技術分析指標來買賣(包括籌碼面)。

2.基本面+技術分析:以基本面為主,技術分析為輔來進出場(波段),沒有基本面,技術面再好也不進場。

3.純基本面分析:純基本面分析又區分為作波段進出,或是完全存股不賣(以分享公司的經營績效為主,近幾年逐漸興起)。

上述各派各有各的好處,市場上也有不少成功人士,不可否認的,各派的方法都有用,因為都有人成功,只是問題在於各派成功人士的多寡。

對一個初學者而言,第1種類型技術分析是最容易,也最容易上手的分析方式,也因為如此吸引到最多人去學習,理論上越多人去學習,應該是越多人成功,即便是亂槍打鳥,但事實並非如此,以筆者的經驗,曾經上過某位大師在台北的課程,現場上課人數至少5-600人,大師在台上講到快冒泡,台下每個人都很認真在抄筆記,筆者當時在想,這麼多人來上課,大師似乎也是毫不保留把自己的絕活傳授給大家,但問題是這麼多學生中成功的人到底有幾個?在筆者上過技術分析課程中,不乏都會出現一些熟面孔,既然技術分析是最容易的,為什麼還要重覆來上課呢?另外課程中最常問老師的問題大概就是:老師現在這檔股票怎麼看?未來走勢會如何?很奇怪的是,如果課程有效,那為什麼還要這樣問老師?當然我這樣說不代表課程無效,因為也是有人學了之後用了嚇嚇叫,只是比例很少罷了。

第2種類型以基本面為主,技術分析為輔來進出場,不論要先學習基本面或是技術分析,這種方式都造成了一定的門檻,因為不少人覺得基本面分析很複雜,造成不少人恐懼去學習,但坦白說這種方式比前一種勝率會高很多,原因無他,因為有基本面分析,當然這種方式也不是沒有缺點,在總體經濟空頭的時候,基本面再好的個股,股價也會被狙擊,既然是用技術分析為輔,勢必也要停損,此外這種方式,由於是作波段,所以必須先過濾市場上的所有的公司,然後再找出有轉機(成長)的個股,然後再用技術分析判斷,這過程要花不少時間與心力,為了提高勝率,相信我這很累。

第3種類型純基本面分析,先說波段進出的部分,這種方式主要是先有口袋名單,然後持續觀察,等待投資價值(超值)浮現,買入之後,貴了賣出,如果價格都沒什麼浮動,就放著領股利,存股的部分,則是買入後完全不賣出,只單純領股利。可能會有人覺得這種方式不用停損,其實不然,因為再好的公司,營運都有可能會有衰退的可能,只是投資人要判斷的是,股價的下跌,是因為大環境的關係,還是公司的營運有問題,如果是公司的營運有問題,那就要好好思考是不是要停損了。

上述提到的3種類型,以學習難易度來看,2>3>1,因為第2種需要學習兩種方式,以耗費心力的程度來看,2>1>3,以停損的機率及頻繁次數來看,1>2>3,最多人關心的賺錢機率來看(筆者個人認為),3>2>1,賺錢機率的排序,可能很多人不以為然,認為最佳答案應該是2>1>3,或是1>2>3,其實沒有絕對的答案,但如果要講方式適用大多數的投資人,然後又能讓大多數的投資人賺到錢,甚至財富自由,就只有第3種類型。為什麼呢?前面提到的都是方式,很少人會注意到投資的心態,也就是精神層次,這樣講可能有點抽象,舉例來說,你可以試想看看,如果你的財產只有10萬元,跟100萬、甚至1000萬財產比較起來,你的心境會一樣嗎?雖然有些人已經到了財富自由的境界,依然過著省吃儉用的生活,但心境上絕對不會跟只擁有10萬元時一樣,同樣的,當你只有10萬元時的操作心態與判斷,也絕對不會跟擁有1000萬時一樣。

再回到投資方法上面,第一種類型純技術分析,方法可以傳授與複製,但心態可以傳授無法複製,技術分析本質上就是要判斷趨勢是往下還是往上,判斷錯誤就是要停損,說到停損,又是一個人性(心態)的考驗,有些人很果決,有些人卻要再等看看,不管如何停損都是考驗你的判斷,然後有時候有時候判斷錯誤不是自己功力不足,而是短期內影響股價的因素太多,換個角度來看,技術分析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賭博,只是這種賭博是有分析過的,還有就是可以停損拿回賭本,最後忘了說,技術分析只能作價差。

價值型投資除了學習分析財報的方式比較難學習,但學會之後,搜集口袋名單(好公司),耐心等候價格浮現,再加上安全邊際,有策略性的建倉,如果越跌就越買(前提是要公司的本質沒有改變),這樣的方式絕大多數的時間是很無聊的,因為好的價格並不是常常會出現,就如同金融海嘯一樣,久久才出現一次,另外在價值型投資中,除了好的價格、安全邊際可以降低風險之外,穩定的股利也是一個防護盾,讓你在市況不好(住套房)的情況下,也有還可以的收入。

講的了這麼多,我們試著去回到最前面的問題,技術分析與價值型投資的最大差異究竟是什麼?除了前面所說的,筆者認為最大的差異在於"部位",如果你有100萬,以技術分析來說,你敢全壓1檔你分析過後覺得很有把握的個股嗎?相信答案是否定的,但價值型投資可以,然而全壓1檔都是很危險的,我們可以分散標的,5-10檔都是好的選擇,標的變多的情況下,技術分析需要花時間盯盤(要不然怎麼停損?),但價值型投資不用,甚至如果你有一份正職工作,有持續性的收入,你可以持續性的建立龐大的部位,短期內你可能被套牢,但如同前面所說,好的價格、安全邊際可以管控好你的風險,再加上穩定的股利防護盾,投資路上你可以好好睡覺、好好工作、好好的遊玩與陪伴家人,完全不會因為市場波動而讓心情受到影響,而在往後的時間,你的績效則會因為龐大的部位產生極大化的效應。

最後再來說說我們除了工作賺取可以溫飽的收入之外,投資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?目的不就是為了要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,讓生活過得更開心,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(陪家人、出國旅遊、種花養魚),這才叫做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是嗎?看到這邊,我想大家應該知道什麼樣的方式才能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吧!共勉之~~~~~~~~~~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i2015light 的頭像
    sai2015light

    耕讀股海

    sai2015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